暑假結束了,許多年輕學生卻前往醫院皮膚科門診報到,原來是暑假玩太瘋未確實防曬,有些嚴重到長水泡及脫皮的地步,恐難在短期內復原。 烈日當空,紫外線驚人,如果未擦上防曬乳液或戴上帽子,這些紫外線就直接照射在皮膚上,剛開始只是灼熱感,時間久了,皮膚被曬傷,就陸續出現刺痛感,且發紅的皮膚表面也會冒出一顆顆水泡,進而結痂、脫皮,整張臉也因脫皮時間不一,出現不同顏色,活像平劇中的大花臉。 其實大多數就診的年輕人都有防曬觀念,只是未能徹底執行。比如在外出玩一天,至少要補擦兩、三次防曬品才夠,但他們卻只擦一次,「意思一下!」或是即使擦了,也擦得不夠厚、也不夠均勻,照樣曬傷。 防曬品若要達到百分之百效果,理論上必須抹上一公分厚才夠,擦得愈薄,效果愈差。要這些愛美的年輕人在臉上或外露皮膚上擦那麼厚的防曬品,不太可行,因此唯有少量多次地擦,才能確保防曬效果。

除了臉,身體其他皮膚也要做好防曬措施。不少年輕人只在臉上塗上防曬乳液,在海邊戲水一整天下來,曝露在外的皮膚全都曬得紅通通的,就像隻剛煮熟的蝦子。當他們脫下汗衫,只見汗衫底下的皮膚白白嫩嫩的,和被曬傷的紅腫皮膚形成強烈對比。 萬一不小心曬傷了,該怎麼辦?建議應立即回到室內,或找個陰涼的樹蔭下休息,避免被曬傷的皮膚繼續惡化。也可以先找條冰毛巾,覆蓋在曬傷部位上,再用市面上常見的絲瓜水來消炎、鎮靜皮膚。如果皮膚已出現水泡,就應就醫治療,避免破皮並遭到感染。 嚴重曬傷最好就醫,不要自行塗抹乳液類的保養品,以免裡面的乳化劑等成分帶來更多刺激。避免吃辛辣食物,多補充水分,一般輕微曬傷者三天內即能恢復。

 

防曬內幕大公開
根據統計,90%的老化來自日曬,防曬如果沒做好,美白、抗老甚至保濕所花的錢和功夫就等於白費,消費者要防曬,首先要了解什麼是UVAUVBSPFPA UVB:中波紫外線(防曬乳以SPF表示,數字越高防曬時間越長) UVA:長波紫外線(防曬乳以PA+表示,+越多代表係數越高)

迷思:SPF50+以上 未必可全天防曬 每個SPF代表防禦UVB時間15分鐘。以SPF30為例,約有450分鐘防曬力,SPF50約有750分鐘。但冒油出汗或被抹掉時,其防護功能就消失。故時間一久或與其擦很多層,不如適時補擦一層。

撇步:紫外線防禦 SPF30已足夠 你需要多少紫外線抵禦力?計算公式: (SPF係數-1)/(SPF係數)×100%=紫外線防禦力 SPF15的防禦力即等於14除以15再乘100%等於93%;以此類推,SPF30防禦力則為97%SPF5098%。係數愈高對皮膚負擔愈大(也愈貴),除非到山海雪地,SPF30左右已足夠防禦且可避免負擔。 而盲目追高係數可能會造成皮膚封阻、致敏甚至致癌性,目前歐盟與衛生署皆公告業者產品不得再標示高於SPF50,超過者只能以SPF50+為標示。

研究:UVA是老化最主要元凶 UVA1波長超過340mm,是老化的真正元凶。其對人體傷害包括老化、破壞DNA與免疫力下降。

選購:物理+化學防曬品 兼顧清爽不過敏 體內防曬也是新角度,可多吃美白和抗氧化營養補給品,如維他命C等。不願全身油膩或覺得防曬品全身擦太貴的話,不如以遮光衣帽或陽傘遮蓋。清爽幾乎是所有人擦防曬乳的要求,但最安全的物理性防曬劑,是屬油溶性,感覺稍油膩,適合敏感脆弱與術後和兒童。化學性防曬劑雖最清爽,但對皮膚卻不好,想要兼顧清爽的折衷法,市面上有一般肌膚都適用的物理+化學防曬品可選擇。 而水、露、凝膠狀產品用來雖感清新,但產品卻得增加化學成份才會讓使用者有清爽感,故敏弱肌者最好先在手內側測試以防敏感。

早期的防曬乳以隔絕紫外線B為主,預防曬傷。後來發現有些日光性皮膚病、皮膚老化甚至是皮膚癌都和紫外線A脫離不了關係,才引起人們對紫外線A防曬的重視。

化學性成份是能吸收紫外線A或B的有機化學物質,可分為水溶性及油溶性,以油溶性佔大部分,這也就是為何多數防曬乳感覺油油的,尤其是隨著SPF係數的提高,內含有效成份濃度越高,因此也越油膩。

隨著奈米旋風的興起,美容產品也搭上此風潮。奈米產品因分子小,容易穿透皮膚而被吸收,但是只有「需要作用在皮膚深層」的保養品才需要應用到奈米技術。而防曬乳的訴求是阻隔紫外線,不是要讓皮膚深層吸收,所以只需要吸附於表皮上層即可。市售強調奈米等級防曬乳指的是,將其中所含物理性成份奈米化。以前由於氧化鋅及二氧化鈦顆粒大造成可見光的反射強,因此外觀上會顯得泛白,比較不受歡迎,奈米化的氧化鋅及二氧化鈦仍保有反射紫外線的功能,但大大降低可見光的反射,因此外觀上顯得較透明而不會那麼白。

奈米化的二氧化鈦本身容易因接觸紫外線及空氣後,造成光催化反應,進而產生自由基,並破壞皮膚。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,所有的產品都會加入矽靈,隔絕空氣的接觸,以避免光催化反應。 大部分的女性習慣在防曬乳外層擦上粉餅彩妝,但建議在抹完防曬乳十五至卅分鐘後,等它完全附著於表皮後再擦,否則可能影響防曬的效果。另外擦上防曬乳後,馬上用吸油面紙吸掉油份,也可能吸附掉防曬的有效成分,導致防曬效果減退。

美白是許多女性終生追求的夢想,有皮膚科醫師會開立有美白成分「傳明酸」的口服錠,輔以外用藥,二至三週即可見效,尤以肝斑最有效;也有愛美的女性希望快速美白,去打「美白針」,不過臨床上曾發生民眾注射後發生過敏、月經血崩等症狀,不可不慎,建議有需求者要找專業醫師評估。

市面上的美白針主要成分為左旋C、傳明酸、銀杏、輕微類固醇,有些上班族會利用午休空檔去診所打一針,成效見仁見智。

傳明酸又稱為止血炎,具有止血抗炎作用,衛生署原核准做為凝血劑,近三年前核准外用美白,允許二到三%的濃度添加於美白保養品中,已有化粧品業者將傳明酸添加於美白護膚保養品。 不過,皮膚科醫師將傳明酸的口服錠搭配作為治療斑點之用,亦即「off-label use」,非藥物原本的適應症範圍。

傳明酸口服錠很少單獨使用,多半是搭配外擦藥物,一顆口服錠劑量為兩百五十毫克,每天合理劑量為五百至七百五十毫克,搭配外擦藥物,二至三週可見效;有些民眾甚至長期服用,作為保養。 肝斑以雷射治療較無效果,因此最適合搭配傳明酸口服錠,輔以外擦藥物治療,其次有效的是曬斑,至於雀斑的治療效果比較不顯著。 除了口服錠外,坊間常見的美白針,主要成分除了維他命B、C之外,也包括傳明酸。有靜脈栓塞、血栓病史者 不宜服用 不過,醫師提醒,由於傳明酸是止血功能,若有靜脈栓塞、血栓病史的民眾,最好不要服用。

民眾可針對自身皮膚的異色症體質,以及曬斑、雀斑、肝斑、顴骨母斑、老人斑等斑點分佈及深淺,根據生活習慣、職業壓力及預算與醫師擬定除斑計畫,不要貿然除斑。

 

吊點滴美白? 直接擦保養品較快
「醫師,我需不需要吊點滴美白? ?」過去民眾上診所看病總習慣問這麼一句,似乎點滴可以解決所有病痛;時空轉到現代、都會區,點滴變身為美容聖品。 近年來,美白針(即點滴美白)十分流行,原本只是口耳相傳,但自從女星大S在「美容大王」一書提到後,頓時成為醫學美容診所的服務項目。

點滴美白,就是為了美白打點滴,成分包括傳明酸(transamine)等,打一瓶點滴約廿分鐘至半小時,號稱打過後三天就可看出美白效果。 點滴美白的成分,包括左旋維他命C、維他命B群、礦物質和胱穀甘胺酸(glutathione)等,只要打廿八瓶到五十瓶,每次打兩瓶,可快速有效改善皮膚黯沈、斑點,抑制黑色素生成,加速黑色素代謝。

有人打美白針感覺頭暈,只要將點滴速度減慢即可改善,除非有二尖瓣脫垂心臟病史,否則幾乎沒有副作用。 只是點滴不適合加入銀杏萃取物,因為它會抑制凝血,可能會造成腦出血;而且打完也無需憋尿,成分還是會留在體內。 其實美白針最早使用的傳明酸是一種抗炎消腫藥物,是耳鼻喉科廿年來常用藥,過去口服,近年有針劑,由於它同時可以去肝斑,因此被皮膚科醫師拿來做為點滴去斑。

後來有醫師添加維他命C等做為美白針的成分,但事實上,以點滴打進去,不是很有效率的作法,還不如把保養品擦在皮膚來得直接。 美白針的成分是進到血液,但「血液到皮膚是一段不短的距離」,須先由血管滲出到真皮層,再到表皮層,可想而知,表皮層能吸收的很有限。像維他命C的水溶性成分,大多會安定停留在血液,除非是脂溶性,才易於滲出血管。 打進高劑量的維他命C,幾個小時內也許有美白效果,但過了一天,可能都被身體代謝掉了。以蜂窩性組織炎點滴靜脈注射治療來說,每六小時注射一次,就是因為會代謝掉才需不斷補充。

美國曾有研究,讓人吃左旋維他命C錠六千毫克,等於是正常人吃維他命C錠十二顆,經過一段時間檢測皮膚改善情形,與直接擦左旋維他命C者相比,吃的人美白吸收程度,只有擦的人的廿五分之一。 「多吃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最有效!」朱家瑜說,只要身體沒問題,水果所含天然的維他命成分,容易為身體吸收,又無副作用,便宜又簡單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eauty101dr104 的頭像
    beauty101dr104

    麗姿添身-新莊醫美

    beauty101dr1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