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部份的人以為,鼻過敏的症狀就只是鼻子癢、常打噴嚏嗎?耳鼻喉科醫師提醒,假使耳朵常出現悶痛、耳咽管阻塞,這也可能是鼻過敏所引起的症狀,如果沒有及早治療,耳咽管內反覆發炎,一旦嚴重,恐導致聽力減退,甚至失聰。
「耳咽管阻塞,是造成耳朵悶痛的常見原因之一。」耳咽管連接中耳腔與鼻咽腔、鼻腔,主要功能在調節中耳腔壓力,使之與外界大氣壓力平衡,也能將中耳腔的分泌物引流到鼻咽,一旦塞住,就會導致耳朵塞住,突然聽不清聲音,耳咽管阻塞常易引發中耳炎,特別是小孩抵抗力不足,而成人則是因為慢性鼻炎,特別是過敏性鼻炎是最大的主因。
民眾常忽略鼻過敏所造成的耳咽管發炎,主要原因為許多人誤認為鼻過敏不可能治好,對於反覆鼻塞、流鼻水造成的耳悶習以為常。再者,鼻過敏民眾常自行使用口服藥物、噴鼻藥來緩解症狀,卻未就醫對症下藥,結果反而使鼻黏膜因過度刺激而纖維化,產生不可逆病變。
正常情況下,耳咽管處於閉合狀態,只有在吞嚥或打呵欠時才會打開,藉此平衡壓力。因此一旦耳咽管通氣異常,藉由吞嚥或打呵欠來使耳咽管打開而正常, 不然的話,持續耳悶、耳塞、耳漲痛將會影響聽力。
鼻過敏可選擇過敏鼻內注射
耳咽管阻塞,即無法排出分泌物,容易造成中耳積水,一旦被細菌侵入感染,就會演變成中耳炎。倘若罹患上呼吸道感染、感冒、鼻竇炎、慢性鼻過敏,或長期處於空氣污染環境或抽菸,都可能引發耳咽管反覆發炎,也會引發耳咽管狹窄症,而常常發生耳咽管悶塞症。
鼻過敏患者常合併耳咽管阻塞,因為鼻過敏病症會使鼻甲黏膜持續腫大,分泌大量鼻涕而阻塞,耳咽管於鼻腔內開口,而引發耳悶症,因此如想改善耳咽管異常,必須對症下藥針對病源,其實它的病源就是鼻過敏引發的下鼻甲肥大症,一般肥大症需要切除肥大部分即可,鼻過敏引起的肥大,可選擇鼻內注射,在門診中採局部麻醉,約5至10分鐘即可完成。
鼻內注射不會在鼻子外觀留下疤痕,不易流血,復原較快。改善鼻過敏症狀結果良好,但務必要找專業醫師來進行治療,以降低風險。若民眾對麻醉劑過敏,最好諮詢醫師尋求其他療法。鼻過敏患者治療後仍應盡量遠離過敏原,氣溫變化大、空氣品質差時應戴口罩保護好口鼻,才能有效避免全身性過敏症的發作,更必須注意感冒時引發鼻炎,又若不治療則可能引發鼻竇炎等病症。
而在耳鼻喉科門診中,耳鳴症狀也占大宗,耳鳴某部份其實跟工作環境、生活型態還有飲食條件息息相關,有時跟情緒或自律性神經也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。耳鳴的產生可以從二個面向來看,分別是吃進去的食物和外在的環境情緒。
在飲食方面,不良的飲食習慣會讓血管內的血脂肪、膽固醇累積沉澱,導致使血管阻塞、血流不順暢,當血管內耳組織無法獲得足夠的養分作為供應,就會引發內耳的神經組織出現缺血而養分不足,造成神經壞死而萎縮,產生耳鳴症狀。至於情緒方面,壓力大、焦慮、工時過長、睡眠不足,腦部組織缺氧等,也容易引發交感神經過度興奮,使內耳血管收縮過度,而流血不暢而造成神經系統病變,造成耳鳴。
其實耳鳴並不是中、老年人才會出現的症狀,年輕朋友們常低估,聽力異常背後所隱藏的危險性,認為只是過於疲勞所造成的後遺症,以為沒什麼大不了,補充睡眠即可恢復。然而聽力不良的狀況如果毫無改善,並持續性反覆發作,一定要盡早及有耐心服藥。若不慎錯失治療黃金期,等到事態嚴重才就醫,此時聽神經可能已受到極大損傷,聽力恢復就有限,甚至會留下永久性傷害,而造成重聽和耳聾的後遺症。
一般治療耳鳴的藥物,以促進內耳血管暢通、增加血液滲透作用及幫助神經細胞活化再生、抑制血管過度收縮等三大類為主。臨床上會給予神經營養、血管擴張以及增加血液滲透作用等藥物,搭配防止細胞老化、內耳神經活化及神經細胞再生的藥物,重建內耳功能,或者補充鋅、硒、維生素C、E、抗氧化劑等,這些對於耳鳴防治皆有相當效果。
初期病患約服藥2到3個月可見改善,而情況較嚴重的患者,則須服藥治療半年至一年,才能使耳鳴症狀漸漸消失,若是突然發生的突發性耳鳴或耳聾,病患切記掌握14天的治療黃金期,最重要的是盡速委善的治療,讓病變完全恢復正常,不讓遺留下來的長期耳鳴成聽力喪失,這則是一件令人一輩子麻煩之事,配合醫師專業治療及充分休息。醫師提醒,一旦聽力出現狀況,整天有耳鳴嗡嗡的聲音,應盡速尋求家醫科、耳鼻喉科及神經內科專業醫師檢查,找出病因,切勿錯過黃金治療時機。
本院耳鼻喉科部,引進高級進口鼻雷射活化治療儀,採用最新紅外線半導體低能量雷射治療,用於急、慢性鼻炎及鼻竇炎患者之物理性治療,可改善緩解鼻過敏症狀,並減少藥物使用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