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有360多萬名高血壓病人,能有效控制的病人卻不到兩成。很大原因是應該吃藥的病人沒有依照處方服藥、沒有按時追蹤。並且,醫護人員沒有多花時間告訴病人遵照醫囑用藥以及調整生活形態,雙管齊下才是控制血壓最好方法。
高血壓藥物種類繁多,該怎麼吃,仰賴醫師臨床經驗與病人配合。而調整生活形態,得靠病人自己「撩落去」,才能看到降血壓功效。
別小看生活形態對血壓的影響。全球醫界最新版「高血壓治療準則」強調,改變生活型態,比如採用高血壓治療飲食治療效果媲美一顆降血壓藥。如果能多做幾項改變,不僅可以降低血壓,還能增加藥物療效、降低併發心血管病的風險。
✔ 1、用香料或香氣食材增添風味
如果覺得鹽放少會影響食物風味的話,不妨試試用檸檬汁或七味辣椒粉來取代鹽巴,也可以在烹調過程中放入香料來增添香氣。
✔ 2、一天攝取的鹽不超過6克
食用過多的鹽會讓體內細胞的水分失衡,造成血管收縮。血管一收縮,血壓就會升高,所以必須控制每日的鹽巴攝取量。
✔ 3、減肥可以減少血管的負擔
肥胖的人比較容易罹患高血壓,因為體內累積過多的脂肪會壓迫血管,需要更大的壓力才能讓血液流動。
✔ 4、以沾醬代替淋醬
如果將醬油淋在生魚片或醃漬物上,很容易攝取過多醬汁,不如將醬油倒一點在洋蔥冰塊上,就能變成味道濃郁的沾醬了。
一旦發現血壓偏高,可以靠著更改生活習慣降低血壓,每天減少鹽分攝取二至三克,血壓就能下降三至五,減重一公斤血壓則降低一至二,規律運動血壓就能減少七到八,此外戒煙戒酒也會大幅減少高血壓風險,對抗高血壓是長期抗戰,良好的生活習慣,必須長期維持。
高血壓、慢性處方籤、成人健檢:2992-9191